时间: 2025年02月14日
一、指导思想
坚定不移地秉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置于教育工作的核心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建引领、立德树人,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强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推进“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实现教学管理的决策科学化、内容系列化、运行规范化、手段现代化,以高效的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积极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面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加强岗位管理和监督检查机制。深入推进教学工作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教育教学管理目标,以“双减”工作为重点,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力打造高效课堂;以教学质量为根本,以教学文化为重点,以课堂特色为亮点。全校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圆满完成本学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1.以课程改革为重点,强化课程设置建设工作,力争开全开齐学科,加强劳动课教育,确保课程的全面性、均衡性和多样性,做好劳动、艺术、心理教育等工作。在校本教研和区域教研中,通过共同研究解决教学的困惑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着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品质,使教学质量有明显提升。
2.以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行动研究为手段,齐心协力解决教师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推进课堂改革向纵深发展。通过教师观念、角色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教学效益的提高。
3.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创新办学思路,深入挖掘教育教学潜力。在学生的品格教育、自主管理、学习效率、创新能力等方面大力进行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级各类竞赛,培养品质优良、勇于担当、胸怀宽阔、阳光向上的学生。加强德育工作,通过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让学生始终胸怀“我学为国,学成报国”的理想信念。
(二)年级目标
七年级
注重七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为接下来的初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培养学生们形成热爱学习,热爱学校,团结同学,遵纪守法,尊重生命等优良品德。引导七年级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中做到认真预习,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发言;课上能及时做好课堂笔记,学思结合,课下能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复习巩固,逐步学会自己梳理知识,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而实现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养成。
八年级
注重八年级学生的能力养成。帮助学生扎实有效的学习各学科知识,侧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做好各学科的培优扶差工作,避免学生中的两极分化;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形成尊重生命的思想理念,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自我调节能力,鼓励学生展开多元开放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倡兴趣教学,使学生对学习,对课堂感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九年级
注重九年级学生的方向引领。在扎实高效的完成九年级全学年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注重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帮助他们进行未来职业规划。为九年级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分层教学、培优补差;根据学生状况调整教学计划方案,加强同学生的交流,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在优化先进生,拔高中等生,稳定后进生的工作思想下,进一步提高九年级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自豪感和幸福感。转入系统复习后,要兼顾进度与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提高复习效率。
三、工作要点
(一)完善常规检查制度
1.建立教学质量动态监测机制,完善考评制度,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考评机制,发挥积极引导作用,激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师德境界和教学成绩。
2.健全巡课工作要求。加大过程性巡课,加强课堂教学秩序检查,加强课堂教学基本常规检查,力求公开、公平、公正,保证奖惩分明。严格执行教师考勤制度,力争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工作秩序。
(二)加强教学管理,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1.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深化新课程改革,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立足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构建有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
2.切实加强课堂管理,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目标。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教情和学情调研,建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规范作业布置、批阅与讲评,坚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讲、有错必纠”,做好讲评记录。
3.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建立工作量核定和教学业绩考评机制,要进一步完善考评方案,不把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积极健全完善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评价机制,力争做到考评科学有效。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引导教师发挥特长,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提高教学效率。
4.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大力开展信息化教学工作,促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的转变,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信息化教育教学网络平台管理建设工作。
5.做好白天自习与晚自习的课堂有效落实工作。早晚自习必须有教师盯课,自习中的学生必须有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做到班必有师,习必有务。
(三)完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进一步优化各学科课程设置。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合理设置基础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课程实施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在实际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完善课程设置。强化劳动课、体育课和综合实践课设置,努力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逐步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课程服务和支撑。
2.积极推进特色课程开展工作。开设能够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兴趣小组、文化社团活动等。鼓励教师参与学生兴趣小组和社团的指导工作,鼓励学生创建并参加兴趣小组、文化社团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思想品质,通过社会实践劳动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
(四)加强“五项管理”,继续落实“双减”工作
本学期,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夯实责任,注重教育教学过程管理。通过加强工作管理,让学校的责任回归学校,家庭的责任回归家庭,家校共育,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以此全面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双减”工作的文件精神,巩固已有“双减”工作成果。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推进落实“双减”工作,以强化课堂教学为主旨,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内容,力求保证“双减”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特别要以作业管理为切入点,加强教师作业布置和作业批改情况的检查指导,提倡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以及个性化作业,严禁随意布置机械性、重复性作业。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以训练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培养特长生、关注学困生为主旨,分层设计作业,布置明确作业种类,注重作业的实效性。同时批改方面要严格执行作业评估标准,做好对各年级各学科作业的过程性跟踪,做好日常作业讲评记录。对教师批改作业情况要定期检查,按时抽查,重点检查各学科的作业量、作业质量、批改效果和讲评情况等,每次对检查情况做好过程性记录,做好量化评估,及时总结。
(五)加强教科研工作
1.加强教研室和各个年级对备课组教研活动的管理。完善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建立健全教研考核机制,及时了解教研活动的现状,不断满足教师教研的需要,确保各项活动务实高效。
2.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3.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教育发展趋势以及本校学生发展需求,鼓励老师结合教学实践申报课题,并引导助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微课题研究,致力于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各类实际问题。
(六)要加强校本研修,大练教学基本功
本学期要加强校本研修,注重实效。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校本研修计划,紧紧围绕业务部门的相关要求,大练教学基本功。制定工作方案和活动安排,做到教学研修有布置、有方案、有总结,注重教学过程,注重研修实效。使教师基本功真正得到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研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为教师进一步发展做好准备。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本学期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采取如下几点措施
1.领导工作到位。领导要做团结的模范,前进的标杆。要成为求真务实的模范,增强服务意识、协作意识,提高管理水平。领导带头做好教师的精神引领工作,教师做好学生的精气神塑造工作。
2.管理工作到位。教务处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加大管理力度,增强教务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
3.教师要配合到位。要充分调动各学科各年级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每位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提高每位教师能干工作、干好工作的基本素质,推动教师工作的全面发展。
4.检查评估到位。完善各项工作评估细则,落实各项工作评估措施,构建“人文加激励”的管理模式,把学校教学工作真正纳入竞争、创先、高效的运行轨道,推动学校教学工作全面发展。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