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
解读《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
||
索
引
号
|
3715000002/2021-4420885 |
||
发
文
日
期
|
2021-08-24 |
发
文
单
位
|
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组
配
|
文稿解读 |
时间: 2021年08月24日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聊城市高质量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的关键五年,也是开发区在新的起点上加快追赶超越转型步伐、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凤凰涅槃、加速崛起的关键五年,在开发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编制依据和目的
依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山东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和聊城市委《关于制定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开发区编制了《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从我区实际出发,全面阐述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十四五”期间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是指导开发区未来五年发展及展望二〇三五年目标愿景的宏伟蓝图。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围绕“产业发展新城、生态宜居新区”发展定位,打造生态绿色是底色、创新引领是亮色、高质量发展是成色的开发区样板,“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成为聊城创新创业最活跃、产业活力最强劲、管理服务最高效的产业发展新城和生态宜居新区,建设示范引领全市发展的创新开发区、开放开发区、幸福开发区、美丽开发区。
(一)经济实力更强。经开区经济总量再上一个新台阶。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
(二)发展质效更高。经开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四新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迈上中高端,成为市级财政收入的主要贡献力量,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三)创新能力更强。研发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提高,专利等知识产权申请量和授权量快速增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创新引领的标兵。
(四)生态环境更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环境更加优美宜居。
(五)改革开放更深入。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创新发展等重点改革率先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六)治理体系更完善。法治政府、数字政府加快建设,经开区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稳步推进。
(七)人民生活更美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市民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事业快速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普遍增强。
三、发展定位
经过5年乃至更长时间努力,将我区建设成为综合实力较强、产业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游的产业发展新城、生态宜居新区,集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成为聊城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产城融合先行区、政策先行先试先行区、营商环境先行区,全力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国优质钢管产销基地、国家级出口宠物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山东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聊城快速消费品集散中心,鲁西地区最具发展活力、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的高端产业集聚区。
四、主要任务
可概括为十一个“新”:
(一)坚持创新发展,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主要包括: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构建产业生态体系;优化产业布局。
(三)实施“双循环”战略,加快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主要包括: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消费扩容升级;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主要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要素市场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做好开发区赋权事项。
(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主要包括: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六)实施城市提升工程,营造宜居宜业环境。主要包括: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不断美化城市环境;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
(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主要包括:筑牢理想信念基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八)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包括:推动绿色低碳集约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九)坚持开放发展,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主要包括: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提升对外贸易质量;推动高水平“走出去”;搭建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主要包括: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稳定和扩大就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健康;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十一)坚持安全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城市。主要包括: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经济安全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扫一扫手机查看